翡翠种水的糯种价值有哪些
这些所谓的货,其实是商家用化学剂处理过的手镯,将“假手镯”长期戴在身上,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大家一定要小心鉴别。
假手镯的制作过程
1、备料
准备一堆不值钱的砖头料并切割成手镯胚子,这些料子都是“垃圾”,无种无水无色。
2、浸泡
将手镯胚用铁丝扎起来(避免强酸强碱浸泡后碎裂),并放入酸碱溶液浸泡十天左右。浸泡后的手镯胚模样大变,颜值直线上升,但是,越是漂亮越有毒!
3、上色
将浸泡后的手镯进行上色,比如“飘花”“满色”“三彩”等。当然,染剂也不是天然的,还是化学品。
4、注胶
利用高压,将树脂注入翡翠缝隙,使渣状的翡翠粘合起来。注胶后的翡翠会变得水润,颜色鲜艳。
最后经过打磨、抛光,N只漂亮的“翡翠手镯”就这样诞生了!
翡翠里的A货、B货、C货、B+C货分别是什么。
A货:,没有优化处理的翡翠
B货:经过强酸腐蚀、漂白、浸蜡、充填等的翡翠
C货:经过人工染色的翡翠。
如何鉴定假手镯
1、浸蜡
浸蜡主要针对质地疏松、种水较差的翡翠,将镯子放入石蜡溶液里煮,使翡翠受热膨胀,石蜡进入翡翠内部,可掩盖翡翠裂纹,增加透明度等。
浸蜡后的镯子,只需在热源上加热,一会后就能看见蜡质析出。将其放于紫外荧光灯下,能看到蓝白色荧光。
2、漂白充填
漂白充填处理是为了去掉翡翠中的杂质,相当于用化学品给劣质手镯整容,使其外观变得美丽。民间将这种处理手段叫“过酸梅”。
酸碱溶剂浸泡后的翡翠质地疏松,为了增加翡翠的耐久度,得对它进行充填处理,将树脂、塑料等聚合物充填进手镯的缝隙中,增强固性和透明度。
那么漂白充填的翡翠该如何鉴定呢
充填后的手镯,内部玉质已经被破坏,光泽变弱,颜色没有层次感,基底偏白,绿色浮于表面,看起来很不自然。
敲击手镯,B货发出的声音比较沉闷,A货(天然翡翠)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
用强光手电筒照射手镯,B货手镯内部有纵横交织的裂隙,其表面的蜘蛛网纹、溶蚀痕迹就会显现出来。
由于充填物和翡翠的硬度不一样,用放大镜观察,还能在手镯的裂隙出看到明显的凹沟,内有残留的填充物、气泡等。当然,不排除一些技术娴熟的奸商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会将手镯打磨光滑,肉眼难以鉴别。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需要借助紫外线。在短波紫外线下,B货有微弱的蓝绿(蓝白)或黄绿的荧光反应;在长波紫外线下,其会有较强的黄绿或蓝白荧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