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买棉的翡翠

发布时间: 2022-05-27 17:10
|
阅读: 483

翡翠“棉絮”成因分类及其表现特征

翡翠的“棉絮”是指翡翠中存在的白色絮状物,其多呈现丝条状、团块状、雾状、点状等,属于翡翠瑕疵的一类,在翡翠中广泛存在。无论是在质地差还是质地好的翡翠中均会有棉絮出现,按其成因不同可分为结构棉和矿物棉,而不同的棉絮其表现出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正确认识翡翠的棉絮,对评价翡翠的质量和判别翡翠的真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之一。

结构棉

结构棉主要是指在翡翠形成过程中,因硬玉矿物的排列及相互关系不同,使得硬玉矿物之间产生裂隙或者愈合裂隙,同时矿物与矿物之间、矿物与裂隙之间、矿物与其内部包裹体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接触面或空隙,当有光线照射时,便会产生反射与折射,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的白色絮状物,被称为结构棉。翡翠的结构棉多呈团状、团块状、条带状、雾状等。

透明度较差的糯化地中的结构棉

透明度较好的冰地中的结构棉

根据翡翠结构棉的特征不同,在微观上可分为微裂隙棉、矿物间隙棉和矿物包裹体棉。

微裂隙棉

主要是指翡翠中存在的微细裂隙或愈合裂隙产生的棉。在宏观表现上,多呈丝带状、条带状分布,常有一定的定向性。

条带状棉多存在于质地、透明度较好的翡翠中。此类棉多由于受到构造应力作用而产生破碎裂隙和愈合裂隙,棉絮由应力破碎面、破碎硬玉颗粒以及沿破裂面方向出现的硬玉矿物解理面等组成,常以一组或两组共扼的平行条带出现,构成条带状棉絮。

矿物间隙棉

主要是指翡翠中各矿物颗粒的结合界线产生的棉,围绕矿物颗粒边缘轮廓分布,常构成网格状棉或团状、团块状棉絮。宏观表现多为团块状,与周围机制界限不清晰,呈过渡状态。

此类棉絮所存在的翡翠中,种水表现多不同,质地细腻且透明度较高的冰地以及存在颗粒感且透明度较低的豆地中均有出现,但透明度较高的质地中棉絮表现相对明显。

在透明度较低的糯化地翡翠中,白色棉团的颗粒大小不一,多呈不规则、无规律分布,且棉团与翡翠基质间界限模糊;在透明度较高的冰地中,这一类型的棉团与翡翠基质边界稍显清晰,但肉眼观察时棉团颗粒仍呈较强的发散状分布。另外,宝石显微镜下观察也可见出露表面的棉点呈发散状,具“雾感”,与基质界限不清晰。其次,矿物颗粒结合界面间也会存在裂隙,从而呈现出白色棉絮,呈现出网格状棉。

矿物包裹体棉

结构棉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是由于存在矿物包裹体所形成的棉,此类棉絮主要是硬玉矿物形成时所包含的细粒固相、液相或气液相包裹体所产生,常密集分布于单粒的硬玉矿物之中,构成雾状、片状或团块状的棉絮。微观上,也主要是以内部矿物包裹的细小杂质形式呈现。

总之,翡翠中的结构棉存在于质地不同的翡翠中,以上三类在一块翡翠中可能均会体现,在玻璃地和冰地等透明度较高的翡翠中,硬玉矿物集合体结晶比较细、结构紧密,其中的微裂隙棉和矿物间隙棉会比较少,而在以豆地、干白地、瓷地等透明度较差的翡翠中,由于结构松散,硬玉矿物结晶粗大,且容易产生碎裂,导致其中的微裂隙棉、矿物间隙棉都比较发育,则会有大量的棉絮出现。

矿物棉

矿物棉主要是翡翠后期由于结晶分异作用产生不同的矿物组合,尤其是含有钠长石,由于不同矿物之间存在折射率差异,以及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在光线照射下会形成点状、团状的白色棉絮。主要是以翡翠的共生或者伴生矿物形式存在于翡翠中,多呈不规则圆点状、团状等分布。此类棉絮多存在于质地细腻的翡翠中,如透明度较高的冰地,质地好的油青、蓝水种以及墨翠中均有出现。

主要是由于翡翠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作用,使得原来呈现弥散状态的翡翠共生或伴生矿物发生聚集而形成点状、团状棉絮。宏观上,此类矿物棉与翡翠基质界限清晰,同时在一些原石的抛光面上,可见部分矿物棉由于硬度低,存在凹陷现象,另外在反光面上观察,可见棉絮部分与其他基质部分光泽有所不同,棉絮部分多偏暗,这都是物相成分有所不同所导致。

版权声明:本网站显示的内容资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93598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